草莓的繁殖特点
草莓可以利用种子播种繁殖,但由于异花授粉的原因,实生苗之间会产生很大变异,很难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因此播种繁殖一般只用于育种。在生产中主要利用母株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匍匐茎苗和新茎分枝进行无性繁殖。因此,要培育好壮苗,必须了解草莓的生长和分枝规律。
草莓的茎为短缩的地下茎。当年生的茎叫做新茎,是由幼苗生长点不断分化叶片,进行营养生长形成的。新茎的加长生长很慢,每年只生长0.5~2.0厘米,但加粗生长却很快,所以形成短粗的地下茎。
在新茎的周围,紧密地轮生着长柄叶片,从地上去,每株形成一个株丛。叶片为三出复叶,即每片叶有3片小叶。叶柄长10~15厘米,上生辈毛,裴部有一对托叶包在短缩茎上。
在每片叶的叶腋部位都着生腋芽(侧芽)。腋芽当年形成即可萌发,在高温和长日照条件下,便形成大量匍匐茎。匍匐茎是一种细而节间又长的地上茎,初生时向上生长,随后即向下弯曲,沿地表向株丛少、日照良好的地方延伸。在匍匐茎延伸至偶数节位时,该节位的生长点向上生长叶片并形成新茎。当根接触到潮湿的土壤时,便扎入土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匍匐茎苗,也叫子株。每条匍匐茎可长出匍匐茎苗3~5个。
每个植株一年中发生匍匐茎多少与品种和外界条件有密切关系。就品种而言,一般要求5℃以下低温期长的寒地品种,如全明星、哈尼等,匍匐茎发生较少;要求低温期短的暖地品种,如丰香、女峰等,发生匍匐茎较多。一般每株产生匍匐茎少的十几条,多的几十条,而繁殖出的匍匐茎苗为30~150株不等。就栽培和外界条件来说,凡母株健壮、营养充足者发生匍匐茎多。同时,母株在前期需满足低温要求量,然后再有10℃以上的温度和12~16小时的长日照条件。因此,在露地栽培时,母株于秋季定植,经冬季低温后,从4月开始日照12小时以上,温度逐渐增高,便抽生匍匐茎,到6~9月抽生最多。而促成栽培下的植株,由于早期保温未遭受低温影响,春季以后发生匍匐茎很少,用它作繁苗的母株是不适宜的。
秋季截取离母株较近、生长健壮的匍匐茎苗,定植后当年可形成大量花芽,第二年开花结果。因此,培育大量优质匍匐茎苗,对加速草莓的繁殖和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新茎上的腋芽,除形成匍匐茎外,靠近顶部的腋芽萌发后,也可形成新茎分枝。其形态与新茎相同,茎短缩,上部轮生叶片,基部发生新的不定根。新茎分枝抽生的多少,因品种和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3~5个,多的可达20~30个。分枝的顶芽及其附近腋芽,到秋季形成花芽,翌年开花结果。因此,掰取新茎分枝苗,也可用来繁殖。新茎分枝苗与匍匐茎苗相比;虽然苗株较大,但根系不发达,植株生活力弱,结的果实小,产量也比较低,一般只在秧苗短缺或有的品种匍匐茎抽生少时应用。
草莓种子也可繁殖成苗,但生产中多不采用种子繁苗用。种子繁殖只用在杂交育种及品种引进上。